病毒与人类健康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最新回答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对健康有害……(此处省略995个字)

给你找了些资料: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营养治疗 【摘要】 目的 通过膳食控制血糖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进展或加重。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药物治疗及科学合理的膳食治疗,维持血糖的基本稳定和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并进行膳食控制和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通过膳食营养治疗后各种生化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有加重的倾向。结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和高滤过的形成,减少蛋白尿,以达到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及延缓和防止其进展的目的。 关键词 糖尿病 早期肾病 营养治疗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膳食营养疗法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措施之一。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微量蛋白尿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稳定和逆转及治愈,同时避免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肾病。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4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且均为轻体力劳动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药物与营养治疗,男16例,女4例,年龄(62±8)岁,病程(2±8)年;对照组20例,单纯药物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58±7)岁,病程(8±2)年,治疗前后均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 2 方法 1 治疗 根据病人的血糖、肾功能情况和饮食习惯制定适合病人的营养治疗食谱,临床治疗及出院后追踪观察均为3个月。 2 营养治疗的原则 (1)热量: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热量的供给要满足机体的需要,每日总热量均为126kJ/kg体重。碳水化合物可适当放宽,不能进食者可通过输液来补充。(2)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要视病人的肾功能情况而定,一般不宜太高,如果早期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者而没有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下,蛋白质可提高到100~120g/d,但病人出现肾功能损害且有尿素氮潴留,出现氮质血症时,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应为5g/kg·d或全日进量30g左右。必须给予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蛋类、乳类、瘦肉等。因其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利用率高,营养价值最好,有利于保护肾脏。(3)脂肪:供给量占总热量的25%,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宜。(4)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充足的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铬等。(5)膳食纤维:每天摄入膳食纤维30~40g,以天然食物为好,因膳食纤维有降血糖、血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生化指标对比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表2 对照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20例治疗组患者通过营养治疗后所检测的生化指标显示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 3 讨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 〔1〕 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相对稳定也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键。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主要改变 〔2〕 是肾脏高灌注、高滤过、肾动脉体积增大。同时蛋白尿是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当肾小球疾病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过的血浆蛋白增多,就出现了明显的蛋白尿。如果在此阶段能得到合理的治疗可使病情逆转或治愈 〔3〕 ,因此,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的滤过损伤,加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硬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以达到延缓和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防治,除控制糖代谢紊乱外,对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参考文献1 熊旭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肾病中华肾脏杂志,1997,13(4):215-2 张训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机理实用内科杂志,1993,13:259- 3 王青玲,王素霞,魏玉臻不同饮食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影响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7-营养与疾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遗传疾病多与正当的营养素摄入有关,使得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疾病即营养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患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糖尿病、肥胖等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关键词:营养 合理膳食 糖尿病 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状态的过程。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须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宜的营养素。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合理膳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的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求膳食构成的比例平衡,还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饪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