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期刊 > 期刊问答

关于少儿美术教育的论文摘要

最新回答

hlmzzy

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并不会持久。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可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

1051740085

这个问题太高深了,回答者都可以给你一篇论文了······

jiahuimao

在我国现阶段的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两种相互背离的情况: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传授,无视儿童的自由表达;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表达而忽视必要技巧的传授。这两种做法都是违背发展适宜性原则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遮挡实验研究,考察学前儿童遮挡绘画的表现及其与空间表征的关系,为遵循发展适宜性的学前美术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通过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和某少儿美术培训班的绘画活动进行观察,了解并反思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现状;通过访谈幼儿家长,了解现阶段家长的美术教育观,为幼儿园搭建合理的家园合作平台提供借鉴。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是指以上海市3所普通全日制幼儿园的3岁、4岁、5岁、6岁幼儿各30名为被试进行遮挡绘画的研究;实验为被试内设计,采用个别施测的方法。观察法主要是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和某少儿美术培训班的绘画活动进行观察,对活动过程录音、转录。访谈法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访谈内容记录或录音。 实验研究的主要结果: 1)5岁左右的儿童已经有掌握诸如“省略遮挡线”的绘画技巧的需要,并自发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表征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 2)从4岁起,越来越多的被试如模型所示匹配出表示物体相挨的图片。 3)超过2/3的5岁和6岁被试能根据图片正确地复原出模型。 被试对图片所表征空间信息的理解好于儿童在遮挡绘画上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回避给学前儿童传授必要的绘画技巧的做法是不妥的,学前美术教育应该坚持发展适宜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支架儿童的发展。 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分析表明:优秀的少儿美术教育并不回避绘画技巧的传授,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应该在各个方面下工夫。 对家长的访谈与分析得出: 1)尽管家长的学前美术教育观有所提高,但其认识依然比较肤浅。 2)家长对学前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与幼儿园家园合作做得不深入、不充分有关。 发展适宜的学前美术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家长、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在论文的最后,对如何才能更好美术教育提供建议,为美术教育的实践服务。

dflhnmj

你自己在(创新教育研究)里面看下呗~应该有这样的论文可以让你看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