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鲁迅

最新回答

一、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小敏,女,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问题表现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较差等。 (二)家庭背景:父母工作繁忙,平时较少陪她。从小对她宠爱有加,尽量顺着她,满足她的要求。小敏是在爱的海洋和赞扬声中长大的,可以说是事事顺心如意,长大后的她还是像小时候,总是向父母提自己的要求,而她的父母也总是满足她。然而,后来她表现出的任性、自我为中心使她得到的表扬和荣誉减少,批评的声音开始出现,她便不能接受了。 (三) 主诉问题 1、逆反 2、以自我为中心 虚荣心强 3、人际交往差,脾气冲 4、自理能力差 (四)情况分析 从小敏的情况看,这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障碍者的非理性认知。分析其问题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小敏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从小就接受着所有人对她的宠爱和关心,大事小事总有人关注,“我”字占据了她心灵的整个空间。过度的溺爱,使得小倩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势和蛮横任性的性格,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就乱发脾气,又吵又闹。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小敏因学习成绩优良,活动能力强,多次参加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老师的器重,渐渐地,她便产生了“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对别人的批评,总是听不进去;对于他们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她总是不屑一顾,有时还故意贬低他人。 3、个体心理的影响 自私、倔强、自尊心强使小敏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她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有什么要求所有的人必须满足自己,都应该对她好。这种心理惯性使她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产生强烈的抗拒反应,长此以往,认知偏差逐渐加深。 二 辅导策略 根据小敏的情况,经过分析,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 1、运用“认知疗法”,引导小敏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运用ABC理论,引导她改变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认识。 2、实施“家庭访问”。强化家庭教育功能,调整家长教育子女的态度与方法,使其能做一个现代社会中称职的父母。 3、实施“现实治疗法”。引导个案从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中产生自我评价,帮助其制定改变现在不良行为的计划,学习正确的负责任的行为,而达到成功的认同。 三 辅导过程 (一)对小敏的辅导 1、使用积极的关注,与小敏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一次面谈,用萨堤尔人际沟通技术,从小敏最喜欢的绘画谈起,我们的交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渐渐地我们的谈话内容从绘画转到了学习、同学交往等方面,小敏很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主要是她的自述,对此,我给予积极的关注和理解,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约好了下次面谈的时间。 从小敏的谈话中,我肯定了原来的分析,小敏的生活环境给了她一种错误的认知——“我是最棒的,别人都应该待我好”,这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障碍者的非理性认知。 找出不合理信念,调整认知 首先,使用ABCDEF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小敏的不合理信念,并明确这种不合理信念是影响心情及人际关系的原因: 辅:“你经常发脾气?” 生:“我也不想发脾气。” 辅:“怎么会这样?” 生:“他们对我不好。” 辅:“哪些人?” 生:“老师不公平,同学也不好,他们没选我当班长,还在背后说我。” 辅:“就因为大家没选你当班长,你就觉得他们对你不好,就想对他们发脾气?” “……” 其次,同非理性认知进行辩论: 辅:“你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大家都待你好,都认为你是最棒的?”(利用质疑使问题深入) 辅:“如果有人待你不好,没说你是最棒的,这个世界就要毁灭了吗?” 生:“你是不是告诉每一人‘如果你们对我不好,不说我是最棒的,我就天天发脾气,气死人’?” 辅:“你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得最好,得到每一个人的喜欢吗?”(利用夸张的提问使事情的后果扩大化) 生:“应该没有。” 3、建立新的认知和情感 以角色互换方式,体会到非理性认知的不现实。采用马尔比茨合理情绪想像技术,明白心情和待人的态度受很多因素影响。 4、军事训练,内务训练,行为训练。 目的:培养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参加生活体验教育科目。通过各科目教育,体验,学会珍惜,学会关爱,包容和感恩。 6、学习技能训练:学习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等。 根据小敏的绘画特长,安排其参与学校美化环境建设(如:黑板报墙报教室布置等) 帮助辅导其他学员美术。增进其与同学间的交流。 (二)与小敏老师、父母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老师的沟通。 让小敏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公正,帮助逐步树立自信心,克服人际交往障碍,使案主能从心理上接纳教师,从而使教师对案主的教育取得更好地效果。 2、与小敏父母的沟通。 请家长在家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案主人际交往能力的巩固和发展: 第一,做好榜样,即父母平时通过言传身教,向小敏正确地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案主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让小敏及时得到慰藉。案主对父母长期形成的依恋感使她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父母要及时地给予安慰和帮助。 四辅导成效 通过这段时间在校的辅导,小敏性格有所转变,不再任性刁蛮,随意发脾气。犯错后也能进行自我检讨,主动承认错误;而当她被别人批评或指出错误时,也能虚心听取。遇到问题主动与家人沟通。 小敏回家后一直坚持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空闲时间帮妈妈做家务,而且会要求家人把房子整理的井然有序,在家小敏以身作则并充当监督委员的身份。 乐于帮助他人,由于在校的时候充当小老师教同学绘画,所以返校后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帮助其他同学。因此与同学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五思考 任性刁蛮、乱发脾气、不接受他人意见、高度自我中心等,是现在孩子中常见的问题行为。其原因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多见于宠爱、放纵孩子的家庭。对这些案主,教师不要因成绩的光环而忽视了个案存在的问题,要了解原因,然后再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1)要捕捉并肯定个案身上的“闪光点”,鼓励案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也要把握表扬的尺度与方法,不能让案主的自尊过度膨胀。 (2)要在丰富的集体生活中,引导案主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在注重自我感受的同时,也注重别人的感受,从狭隘的个人天地中走出来。要善于寻找并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加以细心地教育和引导,使其在事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3)由于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个性品质的形成、情绪和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对于任性的儿童,辅导员应教给他们更多的人际交往方法,鼓励其正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错误,学会恰当地与人交往。 (4)要有意识的增强受挫折的磨练,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汉语言文学分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当代文学那些的,这个得看你熟悉那些方面的,我的建议是你要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向最好,这样话才能得心应手呀。古代文学:1、《诗三百》诗歌观念与孔子论诗 2、《楚辞》的楚文化精神 3、《楚辞》与《诗经》赋比兴艺术的发展 4、《左传》梦象的文学意蕴 5、《战国策》的写人意识及写人艺术 6、论汉代的诙谐小赋 7、从两汉乐府民歌看中国古代诗歌的叙事艺术 8、从意象构成比较建安与盛唐风骨的异同 9、论《史记》语言的文学特色 10、论玄学与魏晋诗歌的关系 11、汉魏六朝诗歌中对女性美描写的变化发展 12、从《文选》看萧纲的文学思想 13、陶渊明田园诗中情景理结合的艺术特征14、南朝山水诗发展的轨迹 15、谢朓山水诗情景交融的艺术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当现代文学: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故事新编》 论鲁迅创作于西方现代文学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论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戴望舒诗歌研究卞之琳诗歌研究何其芳诗歌研究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张爱玲小说研究孙犁小说研究汪曾祺小说研究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论贾平凹的散文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给你些建议吧你可以写现代性思潮但是这个面很广,你要选取一个个例,金庸是现代性体现的一个例子,相信你也熟悉,可以考虑一下的。其他的,建议你选择五四时候的,因为五四时候不光有中国文学,更多的是外来思潮的涌入。举个例子吧,鲁迅接受的尼采思想,还可以选择一下启蒙思想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我个人的观点是,文学论文最好能和哲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出新出奇,避免重复。千万不要抄袭,后果很严重的)

楼上的两个都是代写的 建议楼主还是自己写 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现当代方向的作家鲁迅、巴金、老舍之类的著名的都写烂了,最近莫言太火也不好把握,但如果研究的人很少资料也不好找,建议楼主写诗歌类作家进行比较,自己选择诗人,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把握异同点进行比较。或者台湾的一些作家作品,或者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的分析等等。